各类鼻炎、鼻窦炎、鼻甲肥大、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骨伤痛疼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外伤性滑膜炎、腱鞘炎、肌肉筋膜炎、增生性关节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肩周炎、腰肌劳损、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强制性脊柱炎等的治疗
头像

水针刀微创针法颈椎病治疗及病例

青岛鼻炎诊疗的小编给你介绍一下水针刀微创针法颈椎病治疗及病例


  颈椎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一种疑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颈椎病的研究愈加深入、细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不断增大,颈椎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疾病。据有关资料表明,颈椎病的发生率已高于腰椎病而成为骨伤科门诊的首发病。甚至有人调查后认为。如果50岁左右的人群中,颈椎病的发病率为25%,60岁左右的人群中,发病率即可达到50%。而70岁左右的人群,颈椎病的发病率就是100%了。可见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不断增高,与我们20年前对颈椎病的认识也大大前进了一步。那个时候,对颈椎病的认识只限于颈、肩、臂、手的疼痛、麻木症状,而对因影响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而产生的症状,多归于其它疾病,使诊断与治疗陷入了误区,即使现在对颈椎病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诊断越来越准确,而在治疗方面依然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使大量的颈椎病患者处于痛苦不堪的境地,四处求医而终无疗效或疗效不显着大有人在,大量的手术治疗亦不能彻底解决患者的痛苦。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主要是对颈部软组织的慢性损伤重视不够。



  所谓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颈椎骨关节,软骨几其周围韧带、肌肉、筋膜等损伤及继发性改变如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症候群。如把颈椎病引起的症状,体征归纳起来,我们发现,上自头颈,下至脚趾,浅至皮肤,深至内脏的异常都可能与颈椎病有关。它不仅表现在疼痛。还表现在颅脑方面的问题,精神方面的状态似乎与颈椎无关的症状。


  因为水针刀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疗效非常明显,对骨质增生的特殊认识,使得在治疗颈椎病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弥补了一般非手术疗法的不足,解决了手术疗法也不宜解决的结疤、粘连问题,大大简化了治疗程序,缩短了疗效。


  颈椎骨


  颈椎共有7个椎骨,是脊椎骨中体积最小,活动度最大的骨骼,其解剖生理结构也较为复杂。除第1、2、7颈椎在结构上有特殊外,其余4个颈椎的结构是基本一样的,又称通颈椎。


  (一)普通颈椎


  1.椎体:椎体较小,呈现横椭圆形,其横径约比矢瘃径大1/2。椎体后缘比前缘略高,其上面横径上呈凹陷状,在其两微量及稍后方有嵴状隆起,称为钩突即椎体上面在矢状径上的隆凸。


  钩突在C3~C7呈矢状位,T1近似额状位。椎体下面在横突上呈隆凸状,在矢状径上呈凹陷。与下位椎骨体钩突的对应部呈斜坡状。这样,相邻椎骨的椎体钩突隆起与椎体,凹陷部形成的斜坡相互咬合,构成椎体的侧方位关节—钩椎关节,又称椎体半关节,弓体关节、Luschka关节。钩椎关节为滑膜关节,限制椎体向侧后移动,防止椎间盘损伤后向侧后方突出。其前方有颈长肌、外侧有横突孔(横突孔内有椎动脉、椎静脉及包绕其上的交感神经丛通过)。后外侧参与构成椎间孔前壁(有颈神经根及根动脉通过)。内侧有椎间盘,其位置非常重要。


  2.椎弓:从椎体侧后方发出,成弓状。由一对椎弓根和一对椎板所组成。椎弓根既短又细,与椎体外缘呈45°方向连接,其上、下缘各有一沟状凹陷,分别称为上切迹和下切迹,相邻椎体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神经根和伴行血管穿出。


  3.棘突:多数呈燕翅状分叉,便于肌肉、韧带附着。颈椎棘突末端两个叉常发育不对称,且棘突突偏歪者约占23.8%。


  4.横突:发自椎体和椎弓根的侧方,根部与钩突紧密相连,向外前方伸展,其状短而宽,体积较小。其末端争成两个骨结节——前结节和后结节。横突中央部有一圆形孔称横突孔,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据观察,第5颈椎的横突孔与椎体的距离最近。紧贴横突孔的后方有一自内向外下走行的斜形深沟,有脊神经由此沟穿出,故又称脊神经沟。横突及其后的关节突上有许多肌肉附着,由前向后顺序有颈长肌、头长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肩胛提肌、颈夹肌、髂肋项肌、颈最长肌、头长肌、头半棘肌、多裂肌等。


  5.关节突:位于横突之后,椎弓根与椎板的分界处。呈短柱状,左右各一,并分为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关节面呈卵圆形,表现平滑,与椎体纵轴呈45°角,邻近椎体的上关节突与下关节突组织后关节,又称椎间关节,此关节属滑膜囊关节。


  (二)特殊颈椎


  1.环椎:环椎无椎体,由枢椎齿突取代,呈不规则环形,它由一对侧块和前后两个横突组成。环椎的前弓较短,正中后面有一凹形关节面,与齿突相关节,称为环齿关节。后弓相当于棘突的部分,有一个小结节。在侧块后面有一斜形深沟通向横突孔,沟内有椎动脉通过。侧块的两端有一三角形的横突,尖端向外,且无分叉、有肌肉与韧带附着,对头颈部的旋转活动起平衡作用。横突的基突的基部有横突孔。


  2.枢椎:即第2颈椎。是颈脊椎骨中最坚固者,椎体上方有指状突起,称为齿突。齿突前面有卵圆形关节面,与环椎前弓的关节面构成环齿关节。其椎体较普通椎体大小,于齿突两侧各有一朝上的关节面,与环椎的下关节面组成环枢外关节。椎弓根短而粗。其下方有下关节突,其上方有一浅沟,与环椎下面的浅沟形成椎间孔。横突较短小,没有前结节,滑有沟槽。棘突粗大分叉。


  3.第7颈椎:又称隆椎。棘突很长且末端不分叉,呈结节状高隆于皮下。其椎体大小与形状介于普通颈椎与胸椎之间。其横突较粗大,前结节不显,有时前结节变大甚至形成颈肋。横突一般较小。


  第七颈椎(上面观)


  颈椎的连接


  环椎与枢椎之间的连接同上所述,有其特殊的连接方式。枢椎第7颈椎之间的连接方式基本上是一样的,即两椎体之间有椎间盘、椎体之前、后缘分别有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同时周围有各组肌群参与连接,使颈椎的稳定与平衡有了保证。


  (一)椎间盘 又称椎间纤维软骨盘。是由髓核、纤维环、软骨板组成,连接于上、下两个椎体之间的主要结构。除环、枢椎之间没有,其余椎堆体之间都有,从枢椎下方到第1胸椎上方,颈部共有6个椎间盘。


  1.髓核:位于椎间盘的中央部位,是由类蛋白组成的胶状物,富含水分,幼儿时含水量高达80%以上,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70岁时约含水分70%。髓核富有弹性,可变形,压力大时,水份可被挤出,压力解除,水分又可被吸回。所双髓核可缓冲力的冲击和震荡,保护大脑与脊髓。


  2.纤维环:是环绕在髓核周围的纤维骨组织,质地坚韧而富有弹性。分浅深两层,浅屈纤维分别与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相连接,深层纤维则依附在软骨板上,在中心与髓核相融合。


  3.软骨板:构成椎间盘的上、下壁,与椎体的骨松质紧密相连。纤维环与软骨板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使髓核密封其间。软骨板有通透性,椎体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可通过软骨板到髓核,髓核中的水也也可透过软骨板进入椎体。


  椎间盘将两个颈椎连接在一起。其前缘高度约为后缘的2倍以适合颈椎上、下椎体的形状,并维持颈椎的生理前凸。颈椎间盘的横径比椎体的横径小,即不伸展至相邻椎体的后外缘,所以钩椎关节部没有椎间盘组织。


  (二)颈椎骨的连接


  颈椎椎骨借助于各种韧带和椎间盘相互连结。


  (一)韧带


  椎体间的韧带


  ①前纵韧带,为人体最长而坚韧带。连接在椎椎体的前面,可分三层:深层纤维跨越椎间秀,将上、下椎体和椎章盘连接紧密,中层纤维跨越2~3个椎体,浅层纤维可跨过3~5个椎体。主要作用是限制颈椎过度后伸。


  ②后纵韧带:起自第2颈椎,沿椎体后面直达骶管。在颈部较宽,与椎间盘接触处稍厚而坚韧。此韧带在椎体处连接较松。


  ③黄韧带:或弓间韧带,有弹力纤维构成,位于椎管的前壁,起自第2颈椎,向上移至枕骨,向下依次沿椎体后缘达骶管。颈椎的黄韧带薄而宽两侧黄韧带在中央的相连部较薄为一凹陷,有椎内静脉丛和椎外静脉丛。黄韧带的侧缘逐渐变薄与椎间关节的关节囊韧带相连。正常情况下,黄韧带能限制脊柱的过度前屈。


  ④其它韧带:横突间韧带和棘间韧带在颈椎发达,棘上韧带发育形成项韧带。项韧带为三角形的弹力纤维膜,基底部向上方,附着于枕外隆凸,尖部向下,与环椎后结节及下六个颈椎棘突的尖部相连,其后缘肥厚呈游离状,为斜方肌的附着部。有参与支持头颅的功能。


  (三)颅骨与颈椎的连接


  颅骨与颈椎的连结指环枕关节,它是由枕骨髁与环椎上关节凹所组成的联合关节,关节囊松弛,上方起自枕骨髁的周围,向下止于环椎上关节凹的边缘。关节囊周围的韧带有下列几种:


  (1)环枕前膜,连结枕骨大孔前缘与环椎前弓上缘,两侧与关节囊融合。


  (2)环枕后膜,连结枕骨大孔后缘与环椎后弓上缘,两侧移行于关节囊,在外下方有椎动脉和枕下神经通过。


  (四)椎动脉和颈椎的血液循环


  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的后上方,并经除第七节颈椎以外的横突孔,自环椎横突突穿出,绕经环推侧块后方的椎动脉沟,转向上方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根据椎动脉循经部位和行程,通常可分为四段。第一段(颈段),锁骨下动脉发出到进入横突孔前这一段。该段在前斜角肌和颈长肌外缘之间上行,后方有第7颈椎横突、第7、8颈神经前支,颈交感神经干和星状神经节紧帖在椎动脉后面,并发出交感神经纤维,与椎支脉伴行。椎动脉前方有椎静脉、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横过。第二段(椎骨段),椎动脉一般从第6颈椎横突孔进入,沿上方横突孔上行,位于第2~6颈神经前支的前方、钩椎关节的外侧,周围有神经丛和静脉丛,从第1颈椎横突孔空出。第三段(枕段),由环椎横突孔出后,从环椎侧块的后面绕过到环椎上的椎动脉沟,转向前方穿入环枕后膜向上进入枕骨大孔。该段椎动脉穿过椎枕肌的间隙。迂回曲折,易使血流不畅。第四段(颅内段),进入枕骨大孔后各分出一支脊髓后动脉,再发出一支脊髓前动脉。向上行至桥脑下缘,两侧椎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并发出小脑后下动脉,内听动脉等供血于小脑,延髓和内耳等。


  椎动脉走行示意图


  (五)头颈活动相关的主要肌肉


  1.颈前部:


  ①颈长肌:下内侧部起于C5~T3椎体前面,止于C2~C4椎体及C5~C7横突前结节;上外侧部起于C3~C6横突前结节,止于环椎前结节,该肌收缩可使颈前屈。


  ②头长肌:起于C3~C6横突前结节、斜向上止于枕骨底,两侧收缩可使头前屈。


  2.颈外侧:


  ①斜角肌:分前、中、后斜角肌(如图)。前斜角肌起自C3~C6横突前结节,斜向外下,止于第1肋骨上面的斜角肌结节。中斜角肌位于前斜角肌后方,起于C1或C2~C6横突的后结节,向下止于第1肋骨上面。后斜角肌在中斜角肌后方,起于C5~C7横突结节,向外下第2肋外侧。斜角肌手C2~C8神经支配。肋骨固定而收缩该肌可使颈前屈。


  ②胸锁乳突肌:有两个头,胸骨头呈腱性,较窄,起于胸骨上缘;锁骨头呈肌性,较宽,起于锁骨内1/3之上缘,纤维斜向后上止于乳突和枕骨上项线。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单侧收缩令头面转向对侧。受副神经及C2~C4神经前支支配。